您現在的位置是:網站首頁 >> 三方機制

三方機制

省三方發出關于推進實施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度攻堅計劃的通知

【字體: 】【2014-08-18】【作者/來源:安慶企業家】【閱讀:23438次】

省三方發出關于推進實施集體協商

集體合同制度攻堅計劃的通知

 5月5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省總工會、省企業聯合會、省工商聯聯合發出《關于推進實施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度攻堅計劃的通知》。

《通知》提出:攻堅計劃的總目標是,不斷擴大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覆蓋范圍,確保2015年末集體合同簽訂率達到80%,2016年繼續鞏固和提高;著力提升集體協商質量、增強集體合同實效,逐步形成規范有效的集體協商機制,暢通職工利益訴求表達渠道,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更好地發揮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對調整勞動關系的基礎性作用。

《通知》提出了八個方面的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手機短信和互聯網等各類新聞媒體,廣泛深入宣傳集體合同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宣傳實施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傳開展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的先進典型,為推進實施攻堅計劃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主動深入企業和工業園區、街道(社區),通過現場咨詢、以案說法、舉辦專題講座等方式釋疑解惑,重點宣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的性質,宣傳開展集體協商對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共識,增強企業和工會組織參與集體協商的自覺性、主動性。

(二)積極開展集體協商要約行動。將每年3月份確定為全省集體協商“要約行動月”,集中開展協商要約行動,大力支持工會提出要約,引導企業或企業代表組織主動提出要約;鶎庸鲃犹岢鲆s,對提出要約尚有困難的,上級工會要給予幫助和指導,必要時可依法代替基層工會行使要約權。在尚未建立工會的企業,上級工會要指導職工依法推舉協商代表,并向企業提出協商要約。在非公有制小企業或同行業企業相對集中的縣級以下區域內,可由區域工會組織或行業工會組織向相應的區域企業組織、行業協會提出協商要約?舍槍χ攸c行業以及國有企業、世界500強在華企業中未建制企業開展專項要約。一方提出集體協商要約的,另一方應當在法律規定時間內及時給予回應。鼓勵企業和企業代表組織提出要約,支持企業依法合規履行要約。企業不按時回應的,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給與警告,列入用人單位勞動保障守法誠信檔案,并向社會公布。

(三)加強集體協商工作分類指導。繼續以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對象,積極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同時,引導女職工較多和職業危害較大的企業開展專項協商,簽訂女職工特殊保護或勞動安全衛生保護專項集體合同。實施分類指導,做到因企制宜、分企施策,努力增強集體協商針對性和實效性。對生產經營正常的企業,推動其與職工重點就工資增長幅度、津貼補貼、獎金分配辦法、福利、休息休假和勞動條件等進行協商,推動建立健全企業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努力實現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和企業效益提高同步;對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推動其與職工重點圍繞工資按時支付以及穩崗增效措施等內容進行協商,促進雙方共克時艱、共謀發展;對實行工資總額管理的國有企業,重點就企業內部分配制度、分配形式和分配差距進行協商,發揮好職工的民主參與作用。

(四)大力推進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協商工作。在積極推進企業集體協商的基礎上,把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協商作為深入推進集體合同制度建設的重點形式和主攻方向。在縣級以下區域內大力推進建筑業、采礦業、餐飲服務業、服裝制造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開展集體協商,簽訂行業集體合同,并將行業集體協商逐步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新興產業拓展。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簽訂綜合性集體合同,也可以簽訂專項集體合同。具備條件的地區,應當繼續積極探索在縣級以上區域內開展行業集體協商工作。進一步加強區域、行業(產業)工會組織建設,積極培育扶持行業、區域企業代表組織,因地制宜搭建集體協商工作平臺。

(五)嚴格規范集體協商程序。將依法規范協商程序作為增強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實效的有力舉措抓細抓實。規范協商代表產生程序,指導雙方嚴格按照法定程序產生協調代表,確保民主推選要公開透明,授權委托要依法合規。企業集體協商要重點規范職工代表產生程序,行業集體協商要重點規范企業方代表產生程序,民主推選要公開透明,授權委托要依法合規。規范集體協商程序,指導協商雙方代表認真做好協商前收集資料、征求意見、擬定議題等準備工作,并召開集體協商會議進行充分協商討論。規范審議通過程序,指導協商雙方將集體合同草案提交職代會或全體職工大會審議通過。企業或企業組織應將簽訂的集體合同在規定時間內報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查,生效的集體合同應及時報地方工會備案并以書面形式向勞動者公布。

(六)加強集體協商主體建設。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進一步擴大基層工會組織覆蓋面。大力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組建工會,在中小企業比較集中的鄉鎮(街道)和工業園區,加快區域、行業工會組織建設,加強和創新基層工會干部隊伍職業化建設。加大對基層工會干部和職工方協商代表合法權益的保護,盡力解除其后顧之憂,對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為堅決依法予以糾正和查處。創新基層工會組織工作機制,不斷增強基層工會組織履行維權職責的能力和工作活力。進一步加強縣級以下聯合會、行業協會、商會等企業組織建設,大力培育企業方行業集體協商主體。加強對職工代表、企業負責人、工會和企業組織相關工作人員的集體協商法律法規、協商技巧等知識的培訓,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不斷提高協商代表的政策水平和協商能力。

(七)加強對集體合同簽訂的指導和服務。組織力量深入企業、深入基層,主動為集體協商和合同簽訂提供全程指導。制定推廣適合本地區不同行業特點的企業、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示范文本、集體協商要約書示范文本及指導手冊,為集體協商雙方提供參考。積極創造條件加強集體協商專家指導機構和指導員隊伍建設,不斷擴大由專業人員擔任的專兼職指導員隊伍,充分發揮集體協商指導員在參與協商、宣傳指導、業務培訓、技術支持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適時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及時發布工資指導線、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行業人工成本等指導信息,為開展集體協商提供參考依據。

(八)加強對集體合同的審查備案和履約監督。加強集體合同審查備案工作,督促企業或企業組織將經雙方首席代表簽字的集體合同在規定時間內報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查。積極探索集體協商爭議調處機制,及時協調處理協商過程中發生的爭議,確保集體協商規范有序開展。加強對履行集體合同情況的監督檢查和爭議處理工作,督促企業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廠務公開、開展集體協商指導員調查走訪等形式,向全體職工公開集體合同履行情況,接受職工監督。對企業違反集體合同、侵犯職工權益的行為,要督促企業限時整改。對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的爭議,引導雙方依法通過協商、申請仲裁和提起訴訟解決。建立健全集體合同管理臺賬制度,改進和加強集體合同統計基礎工作,統一規范統計口徑。

《通知》對組織實施工作提出了要求:一要加強領導,明確責任。二要三方聯動,合力推進。三要強化督查,狠抓落實。

台湾佬娱乐中文222vvvv网|A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强 暴 疼 哭 处 女 身子视频|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